“踩花大盗”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樊成
前些天,一大片“粉黛草”盛开如海,秋风拂过,粉红色的波涛荡漾,引人驻足。不知哪位网友不想独自掠美,于是拍了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树大招风,花红招人,很快,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游人纷纷赶来拍照。十亩花田还没缓过神来,就已经成了一张“十亩鲜花饼”。
(据《新京报》)
审美之人却在表演丑陋,这是最鲜明的自我讽刺。
面对“跨栏踩花”行为,有人装作没听见,有人回“关你什么事”,脾气好一点的,则给了一句“不好意思,拍一张就走”。在我看来,哪怕是后者的态度,都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当花海一片狼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那一两脚微不足道,但正如雪崩之于雪花,没有一个脚印是无辜的。正是这种“丑丑与共”,造成了花海红前红后的大不相同,从花田沦为花冢。
近年来,沦为拍照胜地的地方并不少,它们不是景点,却胜似景点,比如网红书店。一个看书、挑书或者买书的地方,很多人怀揣的目的却是“到此一游,拍照就走”。为了照片和视频,他们敢在长城上烧烤,敢跳进兵马俑,敢踩踏丹霞地貌……
这样的精神消费,毫无疑问是浮躁并肤浅的,也丧失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敬畏。
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人这样归咎:要是第一个拍视频的人不上传就好了;要是没有短视频平台就好了;要是没有手机就好了。显然,类似的想法都是谬误,都是在为最原始的恶习找借口。真正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们都对美趋之若鹜,却对自身的丑视而不见。而这,又是最难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