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着母亲的爱
□周华
从报上读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枕荞麦壳为芯的枕头有益于健康。不知这是否有科学道理,不过,我倒是至今还枕的是荞麦壳枕头。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夏夜纳凉,大人们除了扯些荤荤素素的笑话外,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些关于天空的古老而有趣的故事,像牛郎与织女、石头星与灯草星、孙悟空与玉帝等。我的母亲不会讲故事,但她经常会冒出一些乡土味浓郁的句子,譬如“刀斫的黄豆不如手捧的稻”“七月葱来八月蒜”“六月初二滴几颗,瓜儿茄儿水里坐”“处暑萝卜白露菜”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两句:“银河南到北,家家种荞麦;银河东到西,户户织罗衣。”
我仔细观察,发现银河还真的不断变化方向:盛夏之际是南北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西南——东北向,到了秋末,就几乎成东西向了。那时天气趋于寒冷,人们忙着准备寒衣了。我真奇怪,一字不识的母亲何以能说出如此雅致而又科学的话。
那时候,农村是普遍种植荞麦的。荞麦的产量很低,营养价值又不高。然而,即便如此,荞麦的面粉也是挺珍贵的。有一年除夕晚上,母亲熬了一小锅荞麦面糊,准备留作大年初一全家五口的团圆饭。在那什么也缺乏、什么也难吃到的年代,那麦香诱人的面糊简直令我垂涎三尺。我嚷着要吃,母亲给我盛了一小碗,我三下五除二几口就扒完了,又要吃,母亲又盛了一碗,可不一会儿,又见底了。我还是嚷,母亲生气了,我又哭又闹。母亲扬起手来要打我,我往旁边一让,母亲的手臂碰倒了锅台上的热水瓶,瓶胆摔碎了。结果面糊是不敢要了,我还因此挨了一生中母亲给我的唯一一个巴掌。从此,我牢牢记住了荞麦面糊的味道,也时刻铭记农家生活的艰辛。
现在,荞麦早已没人种植了,荞麦面糊也自然无处可寻了。农村里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枕着荞麦壳枕头外,谁还会想起它呢?
我结婚时,母亲为我买了一对绣着鸳鸯戏水图的枕头,但直到今天,那对枕头还躺在我的衣橱里。我一直使用着荞麦壳为芯的枕头。自然,我不是从健康的角度考虑的,因为那篇文章我是最近才读到的。我觉得荞麦壳枕头是母亲留给我的最珍贵的东西之一。看到它,我就想起含辛茹苦了一生的母亲;枕着它,我就品尝起农村生活尤其是童年的苦难,我深深地觉得它会让我的文学之梦从稚拙和朴实走向成熟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