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家乡的三大变化

喜看家乡的三大变化

在狼山这片沃土上,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落地,一个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我们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一家几口人窝在两间砖瓦平房里,慢慢地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们家也建起了楼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好,我们赶上了拆迁好政策,住上了安置房,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上下楼都有电梯,解决了我们腿脚不便的麻烦,现在我们老人家闲下来串串门、聊聊天。”三角桥社区的关大爷看着狼山的大变化,欣喜地说道。

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短短几十年,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住城山村的李先生大概是南通第一批骑上自行车的人,上世纪70年代末,他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人生第一辆自行车。“那时候能买自行车是很不容易的,我骑车穿过城山路去上班,路上都没几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爱赶时髦的李先生也不断升级着他的出行工具:电动助力车、摩托车、小汽车……“那时候觉得城山路特别长,走路去城里得要个小半天,路也不好走,现在开车走城山路,半个小时从这头到那头,实在是方便多了。”

从前上一辈的老人为了生活,在田间从早忙到晚,而孩子们也没有那么多玩具,玩蝈蝈、打弹珠等成了当时最大的乐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农田已变成了高楼大厦,老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孩子们积极参加各类社区活动,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角桥社区袁奶奶常说,以前天天在农田里面干活,特别是农忙时节,从早忙到晚,现在农田都建成了森林公园,建成了高楼大厦,不用我们种田了,政府还每月给我们退休工资,闲下来我就到社区做志愿者,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方峥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