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家长批改作业”须疏堵并举

“禁止家长批改作业”须疏堵并举

□木须虫

近日,部分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甚至让家长批改作业的“作业乱象”引发热议。据了解,早在2014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记者盘点发现,除北京外,至少还有6省份将家长批改作业列入“明令禁止”行为。

(10月22日《新京报》)

应当说教师能不能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与家长需不需给孩子批改作业是两码事。一定程度来说,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是辅助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孩子解决问题,对于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帮助,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效果会越明显,而且这个阶段父母还具备这种能力。

但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教师的职责。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职责,对于教师来说,这种形式不只是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更重要还是整体把握所有学生对教学的掌握程度,反过来调整教学,显然在职责之外的功能也是不能替代的。多地将教师要求家长评改作业列入“明令禁止”的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象普遍性,尽管这可能是矫枉过正之举,但如果教师将职责都推给家长,则明显于师德师风有亏,的确需要重视与纠正。

不过,这种乱象由来已久,教育层面屡有发文,一再重申,表明这个问题的顽固性,背后除了师德师风的问题之外,恐怕还有更多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作业多是无法绕过的症结。孩子的作业门类多、量大、难度也不小,让家长直呼“坑家长”。孩子作业负担重,教师批改作业的量自然水涨船高。其次中小学“大班额”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按照国家标准,中小学班级学生应在45人,但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公立学校,班级学生六七十人比较普遍,学生更多的也不少见。其三教师带课负担也值得考量,中小学主课教师、骨干教师带班多是普遍现象。这些因素的叠加,教师需要批改的作业只怕是不小的负担,一些教师把学生作业交给家长批改,并不乏分流减负的压力。

可见,“禁止家长批改作业”,还须疏堵并举。一方面应有效消除“起跑线”的焦虑,真正让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下来,既给学生减负,也给教师减负;另一方面需要适应城市化的趋势,加快中小学校建设和师资建设,提高生均资源占有量,减轻教师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