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读书记(三十三)
□胡文辉
一〇〇
我觉得,香港就是未来世界的缩影。
拥挤,但有序、高效。有多元化的交通,有高标准的饮食。在最低限度的空间内,能使得最大限度的人群维持着体面生活。五光十色,无所不有。只是,不再有梦想了,不再有乌托邦了。因为在如此的生存密度之中,已不可能做得更好。在这样的社会里,历史确已经结,再也不存在政治上的伟大奋斗了,人们只为日常生活的微小幸福而奋斗。
一〇一
很多人将美国视为新的罗马,因为它的强大,因为它的独霸地位。
是的,我也觉得,美国跟罗马确很相似,但不是因为——不仅仅因为它的强大。论思想和科学的创造性,希腊自是远过于罗马的,(近代)欧洲自是远过于美国的;但罗马承希腊之后,美国承欧洲之后,在技术、制度上皆能尽汲取之能事,并在实践层面发扬光大,后来居上,最终造就压倒性的总体优势,反过来将希腊、欧洲置于其卵翼之下。我想,罗马、美国都属于实用型、行动型的文明,这才是它们最相似的地方吧。
从权力角度来说,罗马、美国是最强盛的;从文化角度来说,希腊、欧洲才是最辉煌的。
一〇二
传说唐人祖咏参加长安应试,要作一首应制诗,题目是《终南望余雪》。按应制诗的要求,要作五言排律,六韵十二句,结果祖咏只写了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就此搁笔。旁人问他何以然,答曰:“意尽。”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卞之琳最有名的诗,题为《断章》。他原本是想写一首长诗的,最后,却只将长诗中这四句拈出来,单独成篇,遂成新诗史上有数的杰构。这是卞之琳的“意尽”。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是一首未完成作品,一般交响曲总有三章,而他只完成了两章,乐谱在他去世数十年后才发现。也许,舒伯特也是“意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