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南通建设 公安辅警在闪光

平安南通建设 公安辅警在闪光

写在南通首届“最美辅警”评选揭晓之际

他们不是民警,却与民警风雨同路。在清晨车水马龙的路口、夜深人静的街头、110接警的电话机旁、入户走访的村庄、繁忙的办事窗口,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是南通公安的警务辅助人员,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支重要力量。

10月25日下午,南通首届 “最美辅警”评选揭晓,22名辅警受到表彰奖励,其中因公牺牲辅警沈银亮获特别奖。近日,我们专门进行了走访,了解这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背后的故事。

他们的岗位在繁华街头

10月23日上午9时许,在如东县掘港镇G228线和环虹路路口,协管队长赵小军正在这里指挥疏导、协助民警纠处车辆违章。秋意微凉,他却忙得额头出汗。

2007年赵小军从部队转业,先在其他单位干了几年保安,2012年交警大队招聘辅警,他就报了名。作为协管队长,6年里他带头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城区内繁华区域、学校周边、外围事故多发路段,赵小军和同事们协助民警管理,晚上还要参加值班和“查酒驾”行动。

“每周工作6天、每天平均工作10个小时。”赵小军说这是他们大队民警和辅警的工作常态,虽然辛苦,他却甘之若饴,他说在他们的努力下,路上事故少、秩序好,辛苦一些也值得。

“辛苦一点也值得”,在南通市区华联路口,辅警周建灵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从去年开始,华联路口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交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每天早晚高峰车流滚滚,周建灵挥手、吹哨,指挥车辆、扶老携幼。虽说累得腰酸背疼,可周建灵却始终站得笔直,他说华联执勤岗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形象很重要。

他们的岗位在打击犯罪一线

“形象”,是我们几天的采访里听到最多的话。不管是交通辅警、巡逻特勤、派出所保安,还是窗口文员、接警员,他们都说,“辅警”和“民警”代表的都是公安形象,做的也都是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工作。

2016年夏天,海安某工地电缆线被盗,案值2万余元。海安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特勤中队长顾明明带领巡防队员在工地周边蹲点守候,经过3天的伏击终于将犯罪嫌疑人人赃并获。

每一起案件的破获有民警的辛劳,同样也离不开辅警们的努力。去年上半年,观音山新城连续发生多起盗窃电瓶车电瓶案件,由于当地还处于建设中,不少地方技防设施还不到位,给破案带来不小的难度。崇川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涉车二组组长孙建忠,从一段不到10秒的路面监控画面中,一眼认出是曾经被自己抓获过的一名盗窃嫌疑人作案,成功破获了该案。

和民警一同破案、一同抓捕嫌疑人,辅警队员们也和民警一样面对危险。张国荣,启东市公安局吕四港镇中心派出所辅警中队中队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他一直有着英雄情怀、从警梦想,由于种种原因与警察这一职业失之交臂,于是他选择了从事辅警工作,一干就是27年。

那还是1995年夏天,张国荣和同事设卡时,查获一名在农村盗窃家禽的嫌疑人,嫌疑人见势不妙,抽出一把杀猪刀扑了上来。张国荣沉着冷静,用橡皮警棍击落尖刀。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嫌疑人第二天就被抓获。

他们是离群众“最近”的人

在南通公安的户籍、车管、交通违法处理及出入境等办事窗口,有着大量女性辅警,她们用真诚的微笑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热心接待每一名群众、耐心解答每一个提问。她们是南通公安队伍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南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导服组组长刘晓雪就是她们中的一员。

刘晓雪从2009年起扎根出入境服务窗口,每天最早上岗、打开并检验所有自助设备,晚上又是她接待好最后一名群众最迟离岗。群众有疑问,她及时解答;群众有抱怨,她耐心解释;遇到老年群众办事不便时,她更是主动递上老花眼镜,全程陪护。

有形窗口,热情接待,无形窗口,同样充满温暖。陆钟瑕,在海门市公安局110报警台从事接警工作已经有25个年头。25年来,她参与发现、指令或协同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数百人,2015年参加市公安局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获评警种标兵。

2015年3月的一天晚上,陆钟瑕接到报警,电话那头一名年轻女子情绪激动,称“不想活了”。情况危急,陆钟瑕一边对报警人安抚和心理引导,一边写下警情让同事协助处置。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劝慰开导,陆钟瑕问到了对方正在长江边某处,迅速指令当地派出所前往查找,最终成功找回这名女子。

类似这样的危急警情,这些年来在市、县区公安(分)局的每一个报警台里都能说起不少。徐云,市公安局110报警台首批接警员,南通110公认的“接警一姐”。2016年1月,徐云接到群众报警:“我们夫妻俩躺在床上,不知什么原因动不了了,浑身没力气。”凭着多年的接警经验,徐云判断是煤气中毒。她立即引导报警人打开门窗,这时她听到报警人在喊开灯,千钧一发之际,她大声提醒:“危险!千万不能开灯。”同时,徐云迅速通知辖区派出所和120到现场处置,由于徐云指挥沉着果断,一场危险事故被成功避免,夫妻二人经救治转危为安。

他们身上也都有“绝活”

随着南通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项公安保卫工作日益繁重和艰巨,警务辅助人员的参与不仅弥补了警力的不足,大量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警务辅助人员更成为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力军,积极推动南通公安工作的创新发展。

张华,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处软件开发岗文员,硕士研究生,获得包括国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等在内的多项资格认证。她悉心钻研,结合警务工作实际,积极研究开发“车辆异常轨迹聚类算法实现”等算法12个,建设大数据模型82个,设计开发“寄递物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用系统56个,涉及刑侦、治安、经侦、反恐等多个警种,提升了警种部门的警务效能和精确制导能力。

通州区公安局城中派出所便衣辅警队长于晓波,不但是辅警队伍里的“反扒能手”,还是视频侦查破获案件的行家。前年夏天,通州区某医院接连发生扒窃手机、现金案件,于晓波连续多天对案发现场视频图像进行侦查分析,最终锁定了嫌疑人身份和行踪。通过伏击,将嫌疑人成功抓获。

盛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一名指纹员,从事指纹比对工作11年,她通过指纹比对共破获案件800余起。去年9月,她经过连续多日比对,成功破获2007年发生在某市的一起抢劫杀人案。

本报记者张亮 本报通讯员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