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是认识HIV和艾滋病的国际符号,她代表着关爱、象征着希望、标志着扶助、呼唤着坚强。但是当今社会,对红丝带、对艾滋病,仍存在很多误解。在如东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心里埋藏着如东所有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孤本档案”——
排解压力,让红丝带随风飘扬
今年是艾滋病传入中国的第33年,中国总体感染率不到0.1%,远低于国际0.8%的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有关青年人群体的艾滋感染成了社会关注的新问题。9月11日,如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张红星进行了首场中学生防治艾滋病专题讲座,宣讲防艾知识,为防治艾滋病贡献一份力量。
2004年,如东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根据保密协议,张红星成为全县艾滋病防治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知情人和责任人。“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谈艾滋病色变,何况是十多年前,我自己也有顾虑,但更多的是希望挑战自我,通过接触了解,真正靠近艾滋病人,了解他们的内心、排解他们的忧虑。”在如东县疾控中心张红星的办公室,书柜里一份份摆放整齐的档案资料是这许多年来张红星的“心头肉”,每一份档案都是患者和感染者的“生命”。
接触艾滋病人后,张红星发现,他们与普通人并无什么不同,他们也需要交流沟通,需要排解焦虑烦躁。除了外界给予的压力,来自他们内心的压力更容易击垮他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有个患者因为一次放纵不慎感染了艾滋病,得知病情,他整夜失眠,更不敢告诉家人,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他竟有了自杀的念头。有天半夜我接到他的电话,他已站在单位宿舍的楼顶上了。那一晚我陪他聊了近一个小时,任他发泄出来,心里会好受得多。后来,他果然走出心魔,与爱人一起重拾信心,较好地融入了正常生活。”
作为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张红星的工作很多,但他心系艾滋病人,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对感染者进行告知、个案调查和随访,每年组织艾滋病人免费体检,对重点场所开展检测,及时发现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并进行干预,开展宣传工作,进行专题讲座。
“我们原先不太能理解他的工作,为了病人忽略了父母的生活、忽略了儿子的学习。但随着深入了解,听他讲述病人的无助、忧虑,我突然觉得他很伟大。”张红星的爱人王海飞表示,现在他们一家人最乐意看到的事就是张红星认真做好防艾工作、为艾滋病人送去家人般的温暖和关爱。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张红星又将忙碌起来。 本报记者徐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