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蓄势而起

新一代信息技术蓄势而起

我市出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晚报讯 记者昨天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我市出台《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创新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人才集聚地;建成一核两区六基地(简称“1+2+6”)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创新平台、特色产业园和孵化基地,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培育1000家亿元级、100家十亿级、10家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企业;百亿级产业发展基金形成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我市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经济发展新动能。计划以推动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同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互联互通、融合应用、整体协同、跨越赶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协同、跨界融合、集群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形态。

计划提出,以2019年、2022年和2025年为主要节点,分三个阶段规划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这过程中,我市将以技术研发、产业培育、融合应用为主线,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核心,布局以基础元器件、网络技术、广域通信、系统集成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重在专业芯片、感知元器件、智能软硬件、下一代通信网络、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图像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终端产品和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集聚科技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顶尖企业和高端项目,大力培育壮大本土企业,以中央创新区为集聚创新资源平台、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高新区为产业集聚区、各产业园区为特色基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链式突破。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着力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产业、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智慧化。

计划明确了4大发展重点:科学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加快培养聚集产业高端人才,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其中的“1+2+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区域,计划明确:“1”即南通中央创新区;“2”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产业集聚区和南通高新区“智创谷”建设;“6”指在崇川区推动智能软件开发与智慧技术“双创基地”建设,在港闸区发展通信技术、集成电路配套产业,在海安、海门建设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在如皋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基地,在启东打造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在如东打造新能源智能化产业基地。 记者朱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