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轻私语

木头轻私语

□朱朱

心血来潮把二十年前收藏的吉他曲《木头轻私语》翻出来,光驱磕磕绊绊走得趔趄,轻盈的流水声原本潺潺灵动,现在仿佛断了片,欲言又止。多少年来习惯活得战战兢兢,对生活,对爱,对所有一切好的东西都充满了不确定,害怕如流沙般手抓不住。果然,网上搜不到这些旧曲,有些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像梦一样快得让你来不及找原因,可能寻找本身也是愚蠢的,纯净的吉他曲只适合那时的月光,只能保存为记忆。

夏天去香港的时候偶然路过一间琴行,黑白琴键和细腻的琴弦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梦游般随手拨动吉他,声音宛如天籁。据说好的琴板都源自质地精良的木材,而那些薄脆的夹板制作被称为假琴。拿下来一根根仔细拨弦听过去,圆形的琴口像是充满心事的树洞,每一个音符响起时都被氤氲着附着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常常不知道应该当真还是当假,应该游戏还是应该忠诚,应该固守还是应该无畏。对于那些不懂的东西,我习惯听着音乐去揣测,不能理解便学着去化解,无法化解就交给时间,不说出来虽然煎熬,至少可以保全脸面。时间是个大熔炉,能熔解一切也能磨砺内心,直到白发苍苍天荒地老。

仔细选好琴,最终因为无法托运而放弃,习惯了无法拥有的遗憾,也不多这一次。可最终没有按捺得住,回去开始自己学着弹。看上去简单的按键没那么容易,你必须把五指张得很开才能顾全大局,细嫩的手指立在琴板上没几个轮回便磨出了茧子,仿佛翻越世界前的自我开拓。以前曾经跟友人探讨过人生绝对值的问题,你能承受的上下限是考验生命阙值的重要指标。同样,手指的跨越也决定了能否弹奏更多的曲目。喜欢那些和着声音而存在的和弦,尤其是三和弦,可以在基本音上加上任何一个音来改变和弦,听上去与歌者的旋律毫无关系,但组合起来却有令人神往的美好,像一双温热的手,一个令人脸颊发烫的臂膀,一个耳边鸟啄般的亲吻。能让整个人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心脏,狂跳。简单的音符反复像不断确认的爱意,让人心里踏实。配上唱词,任何人都能瞬间回到少年的清澈。

有本书里说,应当把生命当成一次冒险,应当让宝石般的火焰在胸中熊熊燃烧,应该赴汤蹈火履险如夷。但我一无所有,没有《卡马尼奥拉》的足够强硬,没有《绿袖子》的婉约美好,也没有太多的被肯定,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都已结束,要去哪里冒险呢?每当彷徨如缓慢升起的月光般蔓延时,音乐成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虽然清冷,至少能拥有“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心灵温暖。喜欢看青葱的白衬衣抱着吉他,坐在绿草地上,木头回应着琴弦的声音,伴着青春的歌,那是人间多么美妙的组合。音乐的感觉与爱情一样,有着与理智无法理解的理由,喜欢就是喜欢,没有其他。

毛姆写过满地都是六便士,自己却看到了月亮。梦想有时就是自己精心喂养在心里的小兽,只能自己玩儿。其实自己就是块木头,虽然也想回应那些美妙的声音,但可能连做成夹板假琴的资格都没有,于是只在深蓝的夜里轻轻拨动琴弦,轻轻地对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