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国, 我们要多一些担当
(上接A3版)
“一方面,我会买些行业上的书,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另一方面,经常请很多专家来讲课。每次讲座,我都是记得很全的,随时随地学习,不懂就问,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能把专家理论的东西和在实践中理解的东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几次重要的产品鉴定会以及企业宣传片中关于产品的描述,都是我写的。”
占地近千亩的中天科技集团河口本部,有两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砖瓦小楼,即行政人员办公场所。其中一栋二楼东侧的一间办公室,一分为二,外面坐的是董事长办公室人员,里面为薛济萍所用。书桌上,整齐摆放着行业报纸、杂志和书籍。金一南的《胜者思维》、艾宁德亚·高斯关于移动经济的《点击》、让-皮埃尔·卢米的科普著作《黑洞与暗能量》……其阅读面之广可见一斑。更引人注意的是,桌上摊开的仿古籍式记事簿,内容为毛笔竖写,字体颇具启功神韵,“老三届”的功底可见一斑。
有着这样的一位掌门人,中天可以说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一是向国际同行学。
“比如说,合资的开始就是学习比赛的开始。这些年合作下来,我们就感到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十分严格、缜密,细致、操作性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日方管理人员就感到中天机制比他们还活,做事效率比他们还高,反过来要向我们学习。过程管控,我们也是向日本人学的,过程不重视,最后形成了坏的结果,后悔有什么用呢?在与日立合作过程中,它有十大管理办法,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天的《双十管理办法》。这就是双方合资互相学习比赛的效果。”
“我们把每一次合资都当作学习的机会。当年和瑞士一家公司合作,三年不到分手了,但这个过程中,我们熟悉了瑞士人的思维方式、行事理念。与德国人搞的一家合资公司,时间虽然不长,但也学到了德国人严谨、认真、专注的工作态度。”
二是从江海文化中汲取营养。
“南通人深知江海成陆之不易,先辈开疆拓土之艰辛,因此对土地十分珍惜,懂得精耕细作。中天的员工大多来自本土,他们都携带了父辈们精耕细作和精雕细琢的文化基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中天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基因激活唤醒,将精细文化传承发扬。”
“中国人到外国去疯狂购物,这说明什么?表面上看,是我们生产的东西不如人家好,但骨子里却反映的是我们制造业者的人文精神不如人家好,缺乏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精诚细致的认真态度,是我们做制造业的没有尽到责任,没有造出好东西。这就是我们把‘精细制造’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原因,鼓励员工在各自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精,做细,做到最佳。”
从2013年开始,中天每年举办一次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广大职工钻研技术,精炼技能,促使自己不断由“工人”向“工匠”转变成长,推动中天不仅做强做大,而且做精做优。
精细制造,这样的企业文化,已在中天结出了累累硕果。但薛济萍仍有着很大的危机感:
“我们的产品要走出去,靠的是员工素质,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实事求是说,特别是我们的企业管理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还不足,很多人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是靠能吃苦干出来的。企业发展到今天,需要更远大的胸怀、更开阔的视野,我们显然还是不够。”
“未来的发展,光靠艰苦奋斗不解决问题。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东西是颠覆性的,我们过去的习惯做法已经跟不上了。包括现在还在倡导的许多东西,搞不好会束缚未来的发展。有很多事情,不是凭吃苦能解决的,不是勤奋能解决的。现在这个问题怎么来解决?难度还不小。”
感恩改革开放好时代,
中国企业家也有大胸怀大境界
“我是在南黄海边长大的,从小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能为海洋强国做点事情是我们的荣幸,把海缆产品做得更好是我们的责任!”
2018年6月8日,第10个“世界海洋日”。国家海洋局在浙江舟山举行的颁奖盛典上,薛济萍荣膺中国海洋年度十大人物桂冠,发表上述感言。他说,“这个沉甸甸的奖,激励着我们中天人将海缆铺向五大洋,在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继续行稳走远。”
活动评选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他用深海光缆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制造的典范。这一评价,实至名归——中天海缆用十年时间超越了国外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代表发展中国家企业第一个打进了美欧高端市场,不仅开创了中国海缆制造的历史先河,还向世界震撼发声:海缆世界应有中国人的一席之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这两句话,前者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名言,后者是先贤张謇所说。巧合的是,两人都在江海大地上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事业——范仲淹主持修筑长达300公里的捍海堰束内水、隔外潮,泽被百姓;张謇办实业、兴教育,以一己之力,开创了近乎“中国近代第一城”。
这两人,正是薛济萍心中推崇的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这代人吃过苦,受过党的教育。另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士大夫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要为国家做点事。当初办企业,确实是因为贫穷,要解决饭都吃不饱的问题。但现在,绝对不是为了个人。”
“中天走到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把企业做好,这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如果企业萎缩了,对政府的贡献少了,给职工和周边老百姓的收入少了,没法交代。家与国,我们要多一些担当。”
“你看世界上的一些大企业家,办企业是为了社会、为了人类,我们中国的企业家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大胸怀、大境界?我们就是要向世人证明,我们中国人能行。自立于世界之林,你要有能力、有东西啊,人家才会跟你和平共处。”
“虽然有人说苦逼的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现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苦了员工。他们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产品是他们亲手生产出来的,只有员工心齐了,才能众志成城。这次半年总结会,我就要求各单位要改进员工生产、工作氛围,通过多种办法切实提高员工收入,检查管理、制度、分配、奖罚有没有体现公平正义,这是人心最大公约数,留人稳人的关键因素。”
在薛济萍的带领下,中天科技于2004年即组织编写了我国民营生产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其目的是“树立公众对社会财富和分配公平的信任感,最终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稳定的基础。中天设立的“爱心基金”,仅今年就募捐270余万元,1万余人参加,主要用于资助困难职工及河口贫困农户家庭。此外,中天科技还先后两次与当地政府签署《环境保护协议》,共捐款1200万元,协助解决企业及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问题。
出身乡镇企业、现为股份制民营企业,薛济萍说,无论中天未来走得多远,都要继续发扬中天朴实的文化、朴实的思想。
“朴素是管控成本的最有效办法,简单直接最有力量,要去除繁文缛节,杜绝虚伪浮夸,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服务顾客。”
他本人就是一位朴素理念的身体力行者。几年前在南通至北京航班上的一次偶遇,就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没有跟班、遑论前呼后拥,一个人、一台电脑,坐经济舱,赴京办事。
从薛济萍的会客室望去,数百米外就是他在河口的老宅。多年以来,他一直吃住在厂里。无论出差多远,他都尽可能回河口厂区生活:“这里是我的根,睡在这里踏实。”
惟一保留的休闲方式,就是晚饭后在厂里的跑道上跑上几圈,边跑边听《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