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应避开的思想和实践误区

推进乡村振兴应避开的思想和实践误区

□马 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分12个章节用16000余字的篇幅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和重要部署,其中一些新名词、新提法备受关注。南通应如何正确解读中央相关意图,在结合本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主动避开思想误区和实践误区,将乡村振兴战略推向纵深,值得探讨。

一、思想误区

所谓思想误区,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央相关精神的实质内涵,对中央政策意图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研判失误,从而在指导实践过程中渐行渐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一)乡村振兴就是要关心乡村、聚焦乡村?

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机遇看,乡村振兴这一表述理应包含两句潜台词:一是乡村曾经兴盛过。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本质是农业文明,它见证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繁荣和昌盛,而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城乡关系走向了分离与对立,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日益显著,以致近代乡村、农业的衰落与城市、工业的强大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如今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逻辑相关的两个概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包含了乡村的伟大复兴,正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包含了乡村小康社会的建成,复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层含义。二是乡村衰落已久。乡村因城乡对立而衰落,因城乡融合而兴盛,而城乡从对立走向融合、乡村从衰落走向兴盛需要一个经济周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城乡分离和对立只是(城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城乡融合’才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终历史归宿”。换句话说,乡村的衰落成为了城乡最终走向融合的一个必经阶段。

综上所述,与其说乡村振兴是中央政令的一纸高呼,不如说是中央对经济发展全局的宏观审视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遵循,切忌把它看成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那样就容易认为乡村振兴只是关心乡村、只需聚焦乡村。这句话虽然没有本质错误,但却存在语义上的歧义。正如讲城镇化是化乡村为城市的过程一样,会让人误认为城镇化就是去乡村、去农业,只要城市不要乡村;同样,讲乡村振兴就是发展农业、治理乡村,只谈乡村、不谈城市。其实,无论城镇化,还是乡村振兴,都是指向城乡关系这对矛盾的。城市和乡村是一体两面的依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不同时期会发生转化。城镇化加速时期,城市就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乡村振兴时期,乡村就变为了主要方面,但无论处于哪个时期,正因为存在城乡融合这个目标前提,解决城市问题必然离不开乡村,解决乡村问题也必然离不开城市,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南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乡村,了解乡村;又要跳出乡村、发展乡村,用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捏合城乡的规划、政策、产业、人才等发展要素和资源,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可能性,当然也要避免从只关注城市这个极端走向只关注乡村的另一个极端,充分保障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在乡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并不能高效吸收现代技术和资本的投入。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农业一产资本有机构成低、机会成本高、效益空间小,向二产、三产要效益势所必然。其实,农业部门内早有“五业”之说,即农林牧副渔,而副业就包含了主业以外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它综合了工业、服务业的一些传统部门,比如运输、采集、捕捞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手工业等。有所区别的是,如今涉农二三产业的行业门类随着农业消费需求的精细化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问题在于,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兴旺章节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其重点不是“二三产业”的进化,而是如何进一步“融合”。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在乡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而是要跳出“五业”有主有副的思维定势,主副之分虽然有助于突出主业,却阻隔和延缓了其间的融合态势。这里的融合指的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主业与副业应该在同一条产业链上,而不是彼此分开,另起炉灶。上世纪50年代末在全国铺开推行的“乡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就是因为人为地割裂了乡村的主业和副业,急于在乡村大规模布局城市机器工业而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造成农业的基础地位被严重削弱。

另外,一般认为,农业产业链的长度代表了产业的成熟度和深度,产业链越长,产业附加值就越高。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直接目的就是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通过一二三产的有序衔接来延长产业链,从而延伸价值链。但是,不能一概而论产业链越长越好,因为产业链在延伸的同时发生了分化,链条之间出现了背离,其显著表现在价值链的延长与利益链的分化相生相随,农民并没有从产业链的延伸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必须追问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产业提升、为资本增殖还是为农民谋利?以往农民把农产品交给上门收货的商人或公司领办的合作社就算完成了交易,这是农民对产业链的运作不了解,农业利润的大头不在农产品生产环节,而在加工流通环节,农产品价格“低开高走”的定价方式和被其掩盖的利益分配方式与农民的劳动付出不成正比,侵害了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直接目的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其根本目的。

南通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业投资主体多元活跃,乡村振兴的从业氛围良好。一方面,应继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探寻农业价值增殖新空间;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谋利农民,以按劳分配作为农业生产利润的分配主体,做到农业产业链的公开透明,把农民和其他农业从业者进行利益捆绑,让农民自始至终都受益于这根价值增殖链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