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
□黄丽娟
放眼望去,千亩牡丹园似乎延伸到了天际。碧绿的枝叶,衬托着洁白的牡丹花,仿若蔚蓝的海面上涌起朵朵浪花。这里几乎都是白牡丹,偶尔看见一两株紫色的。于是,这朵紫色的牡丹便成了小伙伴们争相卖萌的焦点。
牡丹园里的花枝差不多有齐腰身高,估计平日被花农伺候得妥妥帖帖的,就像人一样心宽体胖。花朵也都很肥硕,金黄的花蕊仿佛镶了一颗颗璀璨的钻石。蜜蜂们在花蕊中间忙碌地采蜜,根本顾不上我们这些看客。
说到花蕊,我突然想起《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来。说薛宝钗患咳喘之疾,秃头和尚曾给了薛宝钗一个“海上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哎呀,多么富有意趣的药呀,不喝,就饶有兴致地把这么多味药一一收集起来看看,也已很美了。倘若让现在的人去做这样的事,恐怕很少有人等得及了。
就像《浮生六记》中的芸娘。清明节去扫墓,芸娘发现地上的乱石有苔藓纹理,斑驳美观。她如获至宝,指着石头说:“以此叠盆山,较宣州白石为古致。”意思就是,拿它来堆叠盆景假山,比宣州白石更为古怪别致。芸娘还会在夏天荷花初开时,用小纱袋包上一点茶叶,放到荷花蕊上,第二天早晨取出来,用泉水泡茶。这种闲情雅致要是放在今天,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有吧?
从书中再未写薛宝钗咳喘来看,“冷香丸”疗效甚佳。当我把这个典故跟小伙伴们分享后,小伙伴们竟纷纷感叹,可惜呀可惜,眼前这么多的白牡丹花蕊,薛姑娘用不上了……我立在牡丹丛中,痴痴地笑了。
随手翻开中国古诗词卷,你会发现描写牡丹的诗词多如牛毛。比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等等。读读这一句很美,读读那一句也很美。然而,当我真正置身于牡丹花海中,一句诗也吟不出来。我的脑海仿佛被洗劫一空,唯剩牡丹仙子们在绿叶丛中翩翩起舞的倩影。
赏花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相机镜头闪了一次又一次。但愿他们时常能够想起这样的美意,由此才不辜负牡丹全心全意的绽放。
途中遇到一花农,他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在牡丹丛中摆拍。我不好意思地第一个收手,走过去,跟他闲聊了起来。原来,他是这里的管理员,从牡丹幼苗种植开始看起,一直到如今的花枝万千。在他眼里,雍容华贵的牡丹平实得就像农家女子。所以,他笑话我们这些城里人有点大惊小怪了。我笑着解释道:“物以稀为贵嘛。”“也是。”花农点点头。随后,他告诉我们,这里的牡丹都是油用牡丹,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如花籽炼油、制作花茶、提炼精油等,这些都能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以,村民们都很乐意种牡丹。原来还有油用牡丹一说呀,我不禁对眼前的牡丹刮目相看。
午后的阳光越发强烈,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牡丹特有的幽香。一朵朵洁白的牡丹连成花海,宛如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