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直致力于控烟事业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显示,近九成中小学校周边100米范围内有烟草销售点,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烟草销售点存在烟草广告和促销,这对青少年的诱导作用不容低估。这份基于对上海、昆明、武汉、杭州等7座城市1281家烟草销售店的调查还显示,超半数的烟店没有有效执行有关在店内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标志。未成年人已经成为烟草企业推销香烟的潜在人群。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禁止所有形式的烟草广告,加大对烟草销售点的监管和违规处罚的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烟草零售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同时,禁止在中小学周边设置烟草销售点,对于已有许可证的,可予以撤销。
——光明日报《九成中小学周边有烟草销售点,该撤!》
有媒体报道,河北省晋州市人民检察院针对一起污染环境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晋州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王某在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同时,共同赔偿晋州市环保局垫付的污染物处置费用108万余元。此举标志着当地企业污染环境、政府买单修复的时代成为历史。环境的治理,污染查处只是第一步。比查处污染更棘手的,是污染的修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污染修复的问题要么被忽视,要么是政府财政,实际上是全体纳税人买单。谁污染谁买单,谁破坏谁治理,要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打折扣,不但需要更多检察机关“站起来”,将公益诉讼进行到底。也要打消民间组织的后顾之忧,让环境公益诉讼在更多地方生根开花,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新京报《环境公益诉讼,不只要检察机关“站起来”》
近期有人反映在医院就诊时遇到了“蹊跷事”:医生看完病后,往往会开出两个“药方”,一张在医院的药房取药,一张要去医生指定的院外药店购买,很多患者对此表示不解。媒体调查后发现,医生开两张处方的现象,在不少医院都很普遍。促进处方外流,是打破药品垄断、终结“以药养医”的一种手段。然而,不合理的外流,也为个别医生与药店勾结留下了漏洞。“两张药方”极可能成为个别医生牟利的工具,又可能置绝大多数医生于瓜田李下的境地。但也不能排除某种药品只有特定的药店独有,不去这些药店买药可能耽误治疗。那些与药店勾结、通过介绍患者获取不当利益的个别医生,则应果断查处并坚决予以打击。如此方能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处方外流有序进行,不给人留下浑水摸鱼的余地。
——新京报《别让处方外流成为医生的“瓜田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