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区服务中心打造成温馨家园
□沈 峰
“以前的居委会是平房,后来盖了小二楼。现在有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可以来健身、练古筝或竹笛,也可以看书、学书法,我们老年人还可以来跳舞、下棋。功能设施齐全,居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市民高永发是一名退伍老军人,现为港闸区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红色物业党支部党员,日前他对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颇为感慨。(9月2日《南通日报》)
港闸区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重建后,居民在家门口可享更多公共服务,符合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值得肯定。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让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社区服务的场所,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不仅是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必然要求。
从社区服务的内容看,也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社区服务介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市场提供的市场服务之间,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由表及里抓好社区建设和管理,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令人欣喜的是,我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高规格、高标准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提高居民自治水平,让社区成为居民的温馨家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空间。过去曾经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许多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功能,不断被剥离出来,由社区承接了。社区就理应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当然,社区服务工作要开展得更好,更贴近民众,社区在完善服务功能和项目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民意,充分尊重和吸纳居民的意见和主张,凝聚居民的智慧和力量,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的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使社区工作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