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区普法工作亮点纷呈 推动高质量发展 优化法治软环境

港闸区普法工作亮点纷呈

推动高质量发展 优化法治软环境

“接下来,请欣赏法治音乐剧《悔恨的泪》……”上月中旬,在港闸经济开发区龙潭村安置小区外的小广场上,法治巡演的舞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法治歌曲、法治小品,赢得掌声阵阵。龙潭村不久前被表彰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党总支书记秦峰说:“这样的普法形式喜闻乐见,大家在欢笑声中就能提升法律意识。我们港闸区法治宣传阵地、社区律师、法润民生微信群‘全覆盖’,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七五”普法启动以来,港闸区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普法常态化,强化普法供给侧改革,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区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港闸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聚焦重点对象按需普法

国家公职人员应做学法表率,港闸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定期学法制度,通过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剖析具体案例相结合等形式,每年集中学法活动不少于2次。该区出台《关于加强国家公职人员学法用法的工作意见》,重点打造“敬畏宪法、敬畏法律、敬畏群众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普法“九宫格”;以“一本宪法、一场讲座、一次考试”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新《宪法》的宣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部门联动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普法形成长效机制。

9月3日,交警部门来到永兴小学宣传交通法规知识,学法,成了学生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青少年和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港闸区落实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法治教育,开展“学法小童星”和“崇德尚法青少年”评选活动,发挥学校主渠道教育作用;大力推进“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实现街道、村(社区)课外学法阵地全覆盖,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每两年在全区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文化节活动,成为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亮丽品牌;开展“法校共建”,率先将辖区大中专院校学生作为重点对象,与辖区内的三所院校签订法治共建协议;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明法校园工程”,以共建“法律诊所”、“明法讲堂”、“巡回法庭庭审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强化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

7月25日,港闸经济开发区与司法行政、公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律师事务所共建,在南通最大的二手车市场——南通365二手车市场揭牌成立“四驱法务室”,促进商户更诚信,交易更规范。港闸区司法局将普法融入经营,协同区法院、人社等部门深入企业开展“走帮服”工作,在全省首创 “带着12348法网去打工”,编印《农民工普法之歌》,着眼于农民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

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上月9日,南通市村居“德法讲习所”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港闸区召开,港闸区司法局向与会者展示村居德法讲习所先行先试成果,并交流经验做法。港闸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区、街道、村居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法律,体验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天生港镇街道龙潭村“善·法”文化中心、陈桥街道“仁和平安法治园”、唐闸镇街道法治游园、美好高店法治广场四家获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法润陈桥”广场、“平安幸福孝法园”等十一个阵地获市级命名,省市级命名表彰数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港闸区每年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文艺活动,将通俗易懂,精彩纷呈的法治节目送到群众身边。今年,港闸区司法局扩大巡演范围,以“美丽人生、德法相伴”为主题,以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群众法律需求、防范金融风险、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等作为目标任务,开展了10场“法治文化基层行”巡演活动,现场吸引观众近万人。

港闸区还大力实施法治宣传全屏工程,区、街道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设立法治宣传电子触摸屏,开启自助普法模式,此外,还开设“港闸微普法”公众号和“港闸普法”微博,设立《港闸新闻》“调解面对面”进行以案释法,全区66个村(社区)均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 2018年4月至5月间利用“港闸微普法”公众号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有奖竞答活动,构建“互联网+法治”宣传格局。

法律服务惠民利民

港闸区实战化打造“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三级服务平台,统一要求,均衡推进,实现标识标牌、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台账“标准化”。提高 12348 法网运行效能,利用春节后农民工返城,在农民工外出人流集中的火车站、汽车站等站口设置流动学法点,现场推广“12348中国法网”APP、“12348江苏法网”微信公众号,给农民工送去及时的“法治春雨”,相关工作举措被司法部微信公众号作为江苏样本向全国推送。

港闸区的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该区以“三所共建”工作考核为抓手,引导社区律师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直推式”公共法律服务。深化法律援助精准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实行上门服务,为242名劳务人员追讨被欠薪资713万元,提供重大疑难纠纷化解服务19次,受援人满意率100%。

港闸公证处探索化解群众公证服务需求与公证程序规定之间的矛盾,全面推行咨询首问负责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让当事人一次性了解申办事项的所有要求;推行办证指引,在各类服务平台公布办证流程、不同公证事项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获取途径、规范样式等内容;通过在线受理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开展远程咨询;依法优化公证事项办理流程,并制作公示牌,发放到各街道(开发区),方便群众咨询、办事;严把公证质量关,提高公证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证服务的多样化新需求,港闸公证处获得南通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公证工作得到社会各方认可。

今年6月,港闸区启动“法律扶贫专项行动”,区12348法律服务队与司法所、民政办工作人员一起走访全区的低收入家庭,摸排法律服务需求,并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对低收入人群进行专项“法律扶贫”。

港闸区“三所共建”工作模式被作为江苏典型在2017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向全国推广;港闸区2017年法治建设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全系统共获得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30人(次),其中省级以上表彰14人(次),全国性表彰1人(次)。桐花万里丹山路,港闸普法吐芬芳。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在服务港闸高质量发展中,港闸普法人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港闸“七五”普法也必将用奋斗书写“平安港闸”的浓墨重彩,用努力弹奏“法治港闸”的雄浑华章,用创新绽放“和谐港闸”百花齐放的春天。 ·甘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