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40年的换车史
·李忠衡·
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就与“车”结下不解之缘,因为一辆自行车曾救过我的命。
我一岁多时,曾因急性肠胃炎腹泻不止。大人们白天忙着干活,也没太在意。到了晚上,发现我快脱水了,焦急的父母轮流抱着我,向十几里外的医院奔去。还好半路上,碰到村里的一位好心人,他把自行车借给父亲。这样,提前一个多小时到了医院。后来听妈妈说,好在及时赶到,要不就危险了。
经历了这回险情,父亲决定买一辆自行车。可那时一家人在生产队干活,年头干到年尾,只能分配到几十块钱,哪还有余钱买自行车啊!
终于,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买回了辆自行车,虽是二手旧车,但全家人依然很高兴。后来听说,那年家里养了一头大肥猪,卖了个好价钱。妈妈半带愧疚地说:“头回养这么大的肥猪,全部卖了,也没舍得留下几斤肉给孩子们解解馋!”
以后的几年里,父亲一直很心疼他的自行车。我几次提出想学骑车,他都没同意。直到我上五年级,才开始在父亲的指挥下学骑车。
父亲的自行车是那种老式重磅车,车身重,车座高,小孩根本坐不上去。而且,那时的自行车一律横杠,我骑的时候只能“掏猫洞”,斜着身子骑。
这辆自行车跟随父亲将近十年。后来,分田到户了,家里长了两三亩地的棉花,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父亲又买了辆新自行车。等到我上师范读书,父亲就用这辆新车载着我,送我去车站坐公共汽车。有时放假回家,我也借用父亲的自行车骑骑,父亲也不像以前那样舍不得,每次都爽快答应。
1986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一所村小任教。村小离我家有十多公里,必须买辆自行车。于是,我省吃俭用,花了两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在那时,一开始工作便买新自行车,还是不多的。不过,那时公路少,土路多,一碰上下雨,路上泥泞不堪,我经常得肩扛自行车,走过最泥泞的路段。回到家,还要把车细心洗净、擦干。
工作几年后,我又换了一辆自行车。不是第一辆坏了,而是有了更好的款式,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就足够买辆自行车了。
调到中心小学任教后,我有了更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一开始,外出培训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但发现身边的同事渐渐买了摩托车。
一天,妻子对我说:“我们买辆摩托车吧!”,她告诉我,她的单位进行了体制改革,工资比原来高了不少,先借点钱买辆摩托车,明年就能还清。那一年,我三十岁。
有了摩托车,别提多方便了。除了每天上下班,我还骑着摩托车去县城参加函授学习,三年完成了本科学业。后来,每逢星期天,我骑着摩托车去看望县城读高中的女儿。当然,我也会骑着摩托车,载着父亲或母亲,到远方的亲戚家做客。每到这时,父亲都会感慨地说,变化真大啊,日子越来越好了!
十年前,女儿考取了南京的大学。我和妻子每年都要抽空去看望女儿。但每次来回,总得花费很长时间,看到有同事开汽车出行,心生羡慕。
我40岁生日那年,妻子说要送我一件特别的礼物:买辆汽车。我一听,马上反对。我说,虽说我们现在手头上有一些钱,但是女儿上大学要花不少,总不能只顾眼前吧!妻子批评我“死脑筋”,“你想想看,我们这几年工资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工资还会逐年提高。”
于是,40岁那年,我实现了“车”的大升级,开上了人生中第一辆私家车。
一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上月,我迎来了50岁生日。那天,一家人找了个小酒店,小酌几杯。几杯酒下去,大家的话也多了起来。
我对女儿说:“50岁了,觉得身体需要注意了,所以我决定以后不开车去学校了。改成骑自行车或步行。反正汽车不怎么开,你拿去开开好了!”
“不用了,汽车还是留在家里你备用吧!”女儿婉拒,“再说,我也开不惯手动挡,城里红绿灯多,老是熄火。不瞒你说,我们已经订了一辆车,自动挡带天窗,为了节省能源,我们选择了油电混合的一种。等我们拿到车,也让你过过瘾!”
“好啊!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闻听此言,一旁的父亲很是兴奋,“看40年我们家车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要是让我再年轻10岁,我也买辆汽车开开,只可惜现在领不到驾驶证了!”
“爷爷,你开汽车也不是不可能的。现在不是在研究无人驾驶嘛,如果研究成功的话,你可以买辆无人驾驶汽车,你坐汽车上就是了!”女儿的话,一下子把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