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流连忘返江海平原水乡

1100余条河道打造生态样本——

打造流连忘返江海平原水乡

12日,站在海门市圩角河整治工程现场,碧绿的河水轻轻泛着涟漪,两岸的亲水平台上,附近村民正在赏景游玩,一只洁白的水鸟轻轻掠过水面……一副平原水乡美景徐徐呈现在我们面前。今年,我市将样本河道打造工作列为2018年河长制重点工作,实行“3111”生态河道样本打造工程,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景观造福南通百姓。

“3111”生态河道样本工程是指选3条市级河道、10条县(市)区级河道、100条镇(街)级河道、1000条村(社区)级河道,作为我市河道治理保护、河岸共治的范本、河长制工作的范例、生态河湖的范式,打造四级样板河道。

北起海界河、南至长江边的圩角河贯通海门南北,是通启西片重要排涝河道,也是海门北大门的形象河道。在2017年前,圩角河岸线占用严重,两岸生活污水直排,杂船、无主船只、沉船阻水,绿化缺失……不仅影响行洪安全,也影响着城乡环境。圩角河整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为全力打造实际样本河道,海门市水利局于2017年上半年启动了圩角河综合整治工程,疏浚了6000多米河道,全面取缔河坡乱搭建、乱种植、乱排放。结合两岸景观建设,打造1.2万米生态护岸,布置景观节点5处、亲水平台32座,以河道天然面貌因地制宜打造小岛、观景广场、生态湿地等。“脏、乱、差”的圩角河重新焕发生机,成为集文化性、休闲型、亲水和谐型和生态自然性的样本河道,水质也从曾经的V类升级为Ⅲ类。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村,在这里,村级河道江淤河与海南河交汇,目前两条河道的疏浚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小时候这两条河水质清澈、鱼虾很多,我就是在这两条河里学会的游泳。”在河边住了20多年的三江村村民张水平深有感触地说,前些年,江淤河和海南河杂草丛生,河面绿藻一眼望不到头,还有养殖户在这里开起了养鸭场,让周围百姓苦不堪言。自从样本河道打造工程启动以来,江淤河和海南河清淤近3万立方米,清杂3万余平方米,绿化超过3万平方米。通过清淤、护岸、绿化和排口整治,两条河道重新恢复水清、岸绿的昔日面貌。

“让水点靓城市,让水扮美乡村”, 圩角河、江淤河和海南河的新生是我市打造生态样本河道的缩影。为打造让人流连忘返的平原水乡,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南通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生态河湖治理示范样板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水环境面貌。我市出台《关于印发样本河道打造名录的通知》,要求全市102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镇级样板河道;全市1748个村,按58%比例建设1000条首批样板河道,市、县、镇、村四级样板河道打造都将在今年底前完成。

“样本河道打造工作是2018年南通市河长制工作的重点,”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卢建均介绍,市、县两级样板河道将以河长制八大任务、河岸共治八大工程为重点,镇、村两级样本河道以污染管控、自然生态为目标。样本河道的打造同时结合“三乱整治”、水污染防治、河道“三清”等专项行动,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 本报记者 袁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