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助航民企 两代人圆了体育产业梦
“龚总,往年我们企业年出口额都在两三千万元,最近由于资金紧张,目前生产压力较啊。”前不久,江苏南通力神健身用品有限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人神色焦虑地向总经理龚徐海汇报。
龚徐海皱紧了眉头,父亲龚协平两年前把公司交给他,如今面临的困难令他有些一筹莫展。力神器材由龚协平创办,经营了30多年,是启东一家上规模的体育器材生产企业,在南通地区排名前列。
龚徐海不禁回想起父亲不止一次说过企业也曾经面临同样的资金困难。2008年7月,企业成功申请了吹塑壶铃的专利,订单一时间成倍增长,但扩大生产需要1500万元,资金一时难以周转。一筹莫展之际,财务部门建议,800多万元的出口退税税务机关已经批下来了,如果这笔款项能到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当时每月只有一次退库,且要等到月底,时间就是金钱,资金不到位,订单就不能如期交付。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龚协平拨通了当时税务机关专管员黄联飞的电话,黄联飞了解企业的特殊情况后,马上向上反映,在核实企业退税情况属实后,黄联飞等亲自把资料送到南通,取得了南通市局的特批,经协调,银行为企业开启绿色通道,特事特办,800多万元的退税没几天就到了企业账上。有了资金,企业成功完成订单,力神也奠定了在健身器材行业的地位。
如何挽回颓势?龚协平想同父亲一样,考虑请税务机关帮忙。“根据企业特点给你们开了张方子。”启东市税务局陈卫、陶洪生专门为企业带来了“出口退税贷”新政策,“这个政策专为信用等级良好的出口企业服务,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贷款信用,根据出口退税企业两年实际退税额的平均数50%进行核定,单户最高可达500万元,贷款利率不超过6%,并且在贷款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从申报到发放贷款不超过7个工作日……”
“企业现在缺少资金,想融资银行贷款门槛很高,这个‘出口退税贷’真是及时雨!”正在为资金烦恼的龚徐海眉头舒展,他再三向两位税务人员表示感谢:“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我们两代人的体育产业梦可以继续走下去了 !”
本报通讯员 徐坚笙 本报记者 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