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越来越有奔头

如东种粮大户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

种田越来越有奔头

“党中央决定将每年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我们农民,田越种越有奔头了。”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如东县苴镇街道办事处种粮大户曹海东兴奋地说。

曹海东与其他种田能手合作,先后流转6000多亩土地,推行机械化种植,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粮食烘干中心和加工中心,生产的“农典”牌珍珠香米,走俏大中城市。这天,他来到新店镇,与如东县海青家庭农场主王海青交流探索打造高效粮食产业链的经验。两个种粮大户一起分享喜迎首届农民丰收节的喜悦,有说不完的开心事。

王海青说:“今年稻谷收购保护价调低了,肥料和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增加了,但还有赚头。”这几年,王海青流转420亩土地种优质水稻,从育秧到移栽、植保、收割,全程实行机械化。

“过去种田追求数量,现在追求大米的品质。国家对我们种粮大户添置农机、采购深加工设备,给予补贴越来越多,帮助我们少花钱,多赚钱。我也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一座粮食烘干中心和一个粮食加工中心,把稻谷变成优质大米出售,亩均增收300多元。”王海青说。

“我们种粮食,政府出点子,帮助我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推广绿色有机技术,种植的大米专供婴儿米粉生产企业,每公斤卖到40元,亩产值超过1万元。”曹海东兴奋地说,引进高档优质稻品种,采用绿色生物防控技术,专施有机肥,所产大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看来,我们种田与企业一样都得深耕转型,以高品质赢得大市场和高效益。”王海青说。

田野上丰收在望的稻穗笑弯了腰,两位种粮大户越谈越兴奋,笑意写在他们的脸上,党中央的决策甜在他们心里。 本报记者 杨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