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同与《艺林华烛》
□王士明
现在,一提起余西古镇,特别是余西曹氏,人们便会谈到曹顶、柳敬亭(本名曹永昌)等。实际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余西,文脉深厚,文气较盛,涌现出不少文人、学士。明代的曹大同便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曹大同,字子贞,号于野,通州余西场人。约生于1507年,卒年不详。自幼聪颖异常,曾经得到过一些古诗,但多断简残页。他看过后,意图连接起来,总是能成为诗篇。后经考选为岁贡(贡生的一种)。由同郡李春芳举荐为光禄寺署丞,以后弃官而去,遁于海上。归家后,辟斋室购金石古文诸书名画充其中,广泛聚集各种书籍,凡经史百家,人间有善本的,莫不近搜远购,不惜一切代价。上下千古,世不能得其目者,尽搜猎之。家中书籍满屋,汗牛充栋。曹大同老而弥坚,精力复健。他夙兴夜寐,刻苦精勤,剔抉爬梳,集宝聚珍,茹精掇要,研精载籍,积之数年,终于在明代嘉靖中辑为类书一部,书名《艺林华烛》,总计一百六十卷。
所谓类书,是指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工具书。类书始于魏文帝时的《皇览》,历代都有编纂,但多亡佚。现存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其体例分专辑一类和合辑众类两种,以后者居多。《艺林华烛》就是一部合辑众类的类书。陈尧(字敬甫,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又出知台州,后擢升广西左布政使,进工部侍郎,召为刑部侍郎。著述甚丰,有《史衡》六卷,《东园日录》二十卷,《梧冈文集》十六卷,诗集三卷、续集五卷等。)为之作叙(序),对《艺林华烛》予以很高的评价:“盖自天地人物古今上下,一切绮靡之谭环讳之事各以类次,虽随时箚记,雅俗共陈。要皆文采映发有洞心骇目之观,遂为迩日异书。”称赞曹大同为“抱道守志奇伟不群之士”。除了《艺林华烛》外,曹大同还撰有《四书敷义》,著有诗集《玉芝楼集》十六卷等。可惜这些著述,或成稿未刻,久逸,或不传于世。所幸有《曹于野集》存世。这种情况也不奇怪,因自明代中叶迄清代初年,通州诗人辈出,唯诗篇多散佚,十不得一二也。近代学者、文史专家管劲丞称:“通州著书卷帙最富者,当首推大同。”此言不虚。
余西曹氏,诗人辈出,继曹大同后,清代有曹星谷(竹人),民国初年有誉为通州四才子之一的曹勋阁(文麟),近代则有曹从坡,皆名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