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信息化,助推社会治理高质量

网格化+信息化,助推社会治理高质量

(上接A1版)

建设13个部门业务协同联动平台

9月20日,崇川区新城桥街道城南新村龙潭邻里的网格员赵雪梅采集上报的一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点的信息,在街道网格联动中心的协调下得以顺利解决。赵雪梅说:“配发‘全要素网格通’手机后,最大的感触就是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了,有问题第一时间采集上报,社区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在街道联动中心协调下联动处置”。

问题的高效处置得益于我市建设的“部门业务协同联动平台”,目前已初步实现了与政府“12345热线”、数字城管、“110”等系统及市交通局、行政审批局、国土局、工商局、卫计委等13家部门的对接打通。

在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中心的基础上,我市着重将镇(街道)一级联动中心作为事件流转处置的“中心枢纽”,按照“人工审核+智能流转”的工作模式,形成网格事件层级审核、自动流转交办、闭环处置办结、全要素联动的工作格局,既让政务服务更为专业、精准,也让网格治理更为科学、高效。截至目前,平台共流转处置相关事件49743件,反馈办结42281件,成功办结率达85.5%。

社区民警与基层网格员捆绑式作业

8月30日,海安市曲塘镇刘圩村第六网格网格员鲁红在走访巡查中,发现一对外地夫妻行迹可疑,遂不动声色地将两人的正面照和车牌号及时上报,信息通过“网格警务”模块分流到曲塘镇派出所,经人像比对分析研判,确定此二人系泰州市网上逃犯,派出所成功实施了抓捕。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华介绍,在市综治部门主导下,通过构建“1(社区民警)+1(网格长)+1(网格员)+N(八大员)”的社区警务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借助基层网格力量分流非警务警情、提前感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面维稳管控,为有效落实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工作要求提供了有力抓手,令社区民警与基层网格员捆绑式作业成为我市警务工作常态化运作机制。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永华指出,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创新实施“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新机制,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中资源分散、手段单一、机制不畅等问题,全市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及时发现率、调解率、治安问题有效解决率和平安建设群众参与率均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满意率居全省首位,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本报记者 金 帅 本报通讯员 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