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区陈桥街道河口村“立秋忙打靛”——
种蓝制靛 神奇暖心
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歌里有一句“立秋忙打靛”,收割、沤制、打靛、沉淀……几套工序下来,一条条纯白色的围巾神奇变身。
9月30日上午,乡土文化的守护者——姜平在港闸区陈桥街道河口村“艾蓝染艺”基地,带着染艺师傅进行秋后第二次收割,并邀请了辖区年满70、80、90周岁的老人和五里树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开展“艾蓝染艺进村居、定制围巾送高龄”主题活动。
靛蓝染色在我国有3000多年历史,陈桥街道也有着700余年的种蓝制靛传统,当地种植的小蓝(又名蓼蓝、吴蓝),是世界五大蓝草中最优质品种。基于深厚的历史底蕴,陈桥街道去年起投建艾蓝传统染色技艺展示馆和蓼蓝种植基地,促进传统蓝染技艺的传承保护,“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省级非遗和‘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10月1日也是“国际老年人日”。现场,上海隧道南通地铁1号线02标党支部作为河口村“党建共建”单位,也以“亲手制作围巾关爱老人”和“亲爱的宝贝为老人庆生”的形式,给村里老人送上节日和生日的祝福。本报记者 蒋晓东
本报通讯员 陆艳 倪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