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人”
《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
傅 莹 中信出版社 2018-9
书中展现的是傅莹女士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如何向中外媒体介绍中国的内政外交;作为一名外交官,如何面对国际上的各种误解和成见,如何客观平和地介绍中国。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和国际传播,如何与世界相处。
沟通和传播是有明确对象的。不论是演讲、接受记者采访还是出席国际论坛,对象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基本共同点——面对的都是人,是有思想和各种文化习惯的人。我的体会是,无论是做国内传播还是开展国际传播,心中始终要装着“人”。
“心中有人”包括三个渐进的层次:了解、重视和尊重。
首先要了解你的对象,特别是“第一现场”的听众,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对话的具体人。比如采访你的记者、记者会上的媒体人、演讲或者论坛上面对的嘉宾和听众。这些“第一现场”的人与你的互动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因此,对他们的了解越具体、越精准越好。
如果是采访,记者或主持人关心什么问题?相关的新闻机构有什么政治倾向,秉持什么立场?最近有没有在相关问题上发声,讲了什么?采访者通常会对被访者先期做大量研究;作为被访者,也需要对采访者提前“做功课”。
如果是国际论坛,主持人或者嘉宾也会有自己侧重的问题或者角度。最好能尽量多了解他们的背景,论坛的重点是什么,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同台的嘉宾是谁,他们关心哪些问题,对中国采取的立场是什么。
如果是演讲,需要考虑面对的主要是中国听众还是外国听众,主要是学生、学者、业界人士,还是政策制定者,最好能够搞清楚听众是什么样的构成,可能对哪些方面的政策和情况更加关注或者有疑问。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准备的讲稿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对在问答环节可能提出来的问题有周全的准备。
每次参加论坛前,这些准备都是我和团队的“必修课”。有时我会让团队每个人“认领”一位嘉宾,负责搜集对方的立场和观点,然后在模拟时“扮演”对方,与我进行“攻防演练”。对发布会而言,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就更加重要了。就像我在这本书中介绍过的,大量准备工作都是围绕着了解媒体和公众的关切展开的。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对方,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和回应。现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对临场应变非常重要。讲中国故事,目的是让对方了解自己。重要的不仅是自己想讲什么,也需要了解对方想知道什么。“讲”和“听”这两个管道接通了,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
第二是重视。这既包括要重视同意你的观点的人,也包括要重视那些反对或者不认同你的观点的人。有时在出席国际论坛或者接受采访时,能明显感觉到交流对象不认可中国的政策或者政治制度。遇到对中国误解和偏见比较深的人,还有可能遭遇挑衅性的尖锐问题。有的人甚至会挖“坑”,也就是预设一个类似“圈套”的语境,诱导、刺激你说出一些他们需要的话,来证明他们预设的观点或者判断。
在新闻传播的环境中,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进行的是一场智力的博弈,双方都是要赢取镜头背后公众的认可。尤其面对西方媒体时,对方不会轻易让我们利用他们的平台传播自己的主张,总要试图抬高门槛、提升难度。而我们既然要登上他们的平台,就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努力提升自己应对尖锐问题的能力。
提尖锐问题的人,可能是出于偏见,也可能是希望通过引起争论增加新闻性。其实,提尖锐问题对提问者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因为他们同时也把自己暴露在了“竞技场”上。而对于回应者来说,尖锐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就像打网球,对方打过来的球越重,越有机会借力打力。因此,对尖锐问题最好是不回避、不闪躲,而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正面回应。需要判断对方的质疑是基于错误的事实还是错误的逻辑,如果“事实”存在问题,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如果逻辑存在问题,如何找到其破绽,再釜底抽薪地化解掉?认真回答问题而不是环顾左右而言他,通过回答问题赢得理解,才能实现传播的目的。
三是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这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周总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在处理内外事务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时刻彰显出那种源自内心的尊重,使得与他打交道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都对他充满敬意。
2016年12月,我在美国纽约大学(NYU)以《国际行为中“人”的因素》为题进行演讲时,表达过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多年的实践让我观察到,在现代文明环境下,无论是多么富有激情的理念和有什么样的道义目的,对国际行为的最终判断,还是要看它对人和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人民”是我在全国人大工作中体会最深的概念,也是我在新闻发布会中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在党的领导下,不管是媒体、政府各部门还是全国人大,我们的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民——听到他们的声音,回应他们的关切。对人的尊重、对人民的尊重,这方面的体验和体会带给我很多,包括沉甸甸的责任感、谦卑和敬畏的心态以及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国际环境里,大部分沟通的对象也都是普通的人,既然要沟通,就是打算赢取对方理解,因此同样需要怀着尊重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