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勤俭为荣

我以勤俭为荣

严氏家谱记载,早年间,苏中严家是苏州大姓,清末兵乱年代,严氏一脉流徙江北乡野。我们严氏一族落户古青墩侧畔,建成“严莫庄”,新中国建立后,改为“南莫庄”。

我传承严氏的“勤廉家风”,完全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

父亲是个诚实质朴的手艺人,我因年幼体单,就跟在父亲身边学艺。我留意过,父亲在世时每年除夕贴对联,在老祖宗的牌位两侧都要贴上“永圣道德广,勤廉济世长”的红对子,年年换新墨,就是不改字。

父亲聊家常时给我们作了解释:这就是严氏辈分排序,也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严氏家训家风。用他的话说,诗书是起家之本,道德是兴家之本,勤廉是保家之本,清白是美家之本,和顺是齐家之本,忠孝是传家之本,就是要永续传承“道德勤廉”的核心家风文化!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生活比较贫困,但是,父母亲从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节衣缩食供4个子女上学、学艺、成家立业。我们从小就懂得“道德勤廉”的道理。

那个纷乱的“文革”年代,物资极其匮乏,生活极其窘困,我担任大队副业社仓库保管员,每天都经手上千斤果蔬,但全大队人都知道,我是个“不贪不占”的铁面管家。

那时,我的弟妹年纪小,总想让我这个“管事哥”拿几个瓜果解馋。但我从不让他们白拿。哪怕捡拾几只“剩果烂瓜”,我都按数量补交上钱。我一直践行父亲的“勤廉是保家之本”的训诫,过着不贪占公家一分一厘、一生平安无亏心事的踏实日子。

去年,我应邀在家乡“板凳讲习所”作了“好家风故事”宣讲。我用行动诠释“勤廉”的真谛。我结婚时的外套一直穿了40多年,袖口磨破了,至今还作为“出客礼服”。有人说我是吝啬的乡巴佬,可我总以此为荣,因为这是我们严家的优良家风。我的勤俭深深地影响着后辈,我的儿女都进入了大学深造,个个勤俭朴实。

只有好家风,才能正国风。南莫镇把咱家的“十字家风”表彰为“十佳家风”,选树我为“金牌家风宣讲员”。

海安市南莫镇兴南村 严德进(口述)

海安市南莫镇工会 严广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