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

走出大山

采访陈明宇,话题自然从他的辞职说起。

陈明宇说,当初辞职,有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个天性爱闯荡的人。

出生于1965年的陈明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的心,却常常飞得很远很远,他想象那些从书本里知道的一座座城市,想象那些他听说过却从没去过的地方。

一个农村孩子想要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就必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当时,陈明宇所能想到的,就是学一门手艺,然后靠着这手艺去闯荡;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改变无数年轻人命运的制度变革会在不久以后发生。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尽管当时陈明宇还在读初中,但他感觉到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照亮了他走向外面世界的路。他收拢心思专心学习。1984年,陈明宇考取九江师专物理专业,迈出了他闯荡世界的第一步。

1987年,陈明宇毕业后分配到位于湖北宜昌的航天工业部某基地的一所中学任教。七年后,也就是1994年,陈明宇毅然辞职,他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事实上,早在1992年,陈明宇就萌生了辞职的念头。陈明宇所在的学校隶属于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建成的一家大型军工企业,学校在大山深处,坐大巴去武汉要13个小时,当时获得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看总要晚几天才到的报纸。也正是通过报纸,他读到了邓小平的南方讲话,知道有个深圳特区发展得非常快。他还读到一个湖南小伙在广州街头靠卖可乐致富的故事。

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都能靠卖饮料赚钱,陈明宇很受触动:自己还读过大学,出去闯一闯应该没问题。“继续在那个封闭的环境里待下去,一眼就能望得到自己未来,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但当时发生了两件事,让陈明宇暂时放弃了辞职的念头。

第一件事,是1992年暑假,他被提拔为副校长。

陈明宇想辞职,并不是因为不热爱他教师职业,他只是想换个环境。直到今天,他仍然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干教育的人。事实上陈明宇是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物理统考成绩,每年都名列基地七所中学的第一。当地教委组织来取经,陈明宇告诉他们,他只是把对学生来说深奥的内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出来,使学生喜欢听、愿意听而已。

这是陈明宇初为人师的一条宝贵经验,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他对教师的要求。

正是因为教学成绩优秀,陈明宇意外从一个年级组长、班主任被提拔为副校长。原定的候选人中并没有他,但在民意测评时,大多数人推荐了他,得票最高。他所在的学校在军工部门是正处级单位。就这样,27岁的陈明宇,成了一名副处级干部。

陈明宇只能暂时安下心来。他说,我不能刚提拔就提出辞职,这样会辜负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做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1992年11月29日,陈明宇与同在一个工厂的周伟结婚了。

陈明宇说,我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追求,让妻子刚结婚就过着不稳定的生活。

但两年后的1994年,陈明宇终于决定辞职。

促使陈明宇下定决心的,是武汉光华学校的一条招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那年暑假,陈明宇专门去武汉光华学校了解情况,听学校创办人何光华讲述如何冲破种种阻力办光华学校的经历。

何光华的经历让陈明宇深感敬佩。陈明宇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意识到,民办学校今后肯定是一个发展方向。

当年,8月27日,陈明宇找到单位领导,提出辞职请求。

领导先是不同意,说正准备提拔陈明宇。见陈明宇坚持要走,领导只好让陈明宇先去武汉光华学校看看,一个星期后回来再说。

而陈明宇一去就是一个月。一个月后,他回到单位,表示坚决要走。没想到的是,单位领导竟然提出一个要求:如果陈明宇辞职,他爱人周伟必须一同辞职。

陈明宇答应了,他相信妻子会支持自己的选择。事实上,周伟的确毫不犹豫地对陈明宇的选择表示支持。

有人问陈明宇:上世纪80年代初的高考曾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好不容易从“独木桥”上走过来,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就这么放弃不可惜吗?

也有人问陈明宇:你27岁就当上副处级干部,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辞职了就意味着一切归零,不后悔吗?

陈明宇的回答很简单:“面对机遇要果断抓住,不能顾虑重重纠结不清。”

陈明宇的骨子里,天生就有挑战未来的基因,他的确梦想着能做更大一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