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持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工作
农资市场监管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流通领域的农资质量较前些年出现了三个可喜变化:通过连续多年的质量抽检,农资合格率由几年前的60%左右逐步上升到目前的84%左右;市工商局每年接到农民有关农资质量的投诉,由以往的几十件减少到目前的几件;每年市“两会”代表关于农资方面的相关建议和提案以往都有好几件,而近三年总共只有两件。农资市场的这些变化,直接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这与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近三年,我局紧紧围绕国家局、省局关于农资监管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工作,致力打造农资市场的良好经营环境。
连续开展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对上年度监督抽查不合格的经营企业和品种以及农资投诉举报案情进行分析,制定出本年度农资质量抽查重点品种和批次,对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和经营企业加强抽查,提高抽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年来共抽检化肥、农药、农机具和植保机械等农资商品485批次,从中发现有问题的农资91批次,立案查处73件,将一批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农资及时逐出了市场,避免了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对不合格农资经营主体开展行政约谈。2017年春耕、2018年夏播之际,我局分别约谈了上年度农资抽检中发现的经营不合格农资的问题企业,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问题企业限期整改。通过行政约谈引导农资经营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卖假货,诚信经营,推动行业自律。
实施农资经营者信用等级分类制度。加强农资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设,按照A、B、C、D四个等级分类标准,将信用等级制度与企业“经济户口”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同时,依托省工商局农资监管软件,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关农资经营主体、农资案件查处和农资商品质量信息等的数据库,为农资精准化监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依托平台力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我局依托“12315”投诉平台及局政务网站,实时开展农资消费投诉分流、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公示、违法行为警示、农资消费提示。
立足工商职能,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我局充分发挥工商和市场监管职能作用,于春耕、夏收、秋种等重点农时,以肥料、农药、农机具等为重点品种,以农村集贸市场、农资集散地、仓储集中地、城郊结合部等为重点场所,对农资销售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三年来共立案查处农资案件226件,案值319.73万元,罚没款259.23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1.5万元,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曹真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