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通汽车站看改革开放巨变
位于任港街道的南通汽车站始建于1975年,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运营至今,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从“红太阳”到“飞鹤大巴”,车辆质量双提升
南通汽车站开业之初,运营车辆不足百辆,车型都是统一红白相间的“红太阳”,没有空调、暖气,舒适度可想而知。当时的道路条件也极为有限,从南通开到南京要10个小时。40年过去了,南通汽车站运营车辆早已过千,统一的飞鹤豪华大巴、航空座椅、GPS定位系统,不管是舒适性还是安全性,都有了质的飞跃。车型上,更是根据旅客的需求配置了7座豪华商务车、18座航空座椅车、50座舒适型大巴车。
从“抢车票”到“扫码购票”,科技改变客运出行
在汽运集团历史陈列馆里存放着八九十年代的老客票,让年轻一代觉得新奇,同时也承载着老一辈人的记忆。为一张小小的硬质客票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甚至还要托熟人找关系,才能买到。随着网络时代来临,原先的手工售检票改为电脑售检票,智能手机的出现,更为联网售票插上了翅膀。下载一个“巴士管家”APP,足不出户就能在家买到车票,而且可以异地售票,凭电子二维码还可以不取票,直接扫码上车。高科技的发展为出行提供了便捷。
从“简易设置”到“统一标识标牌”,客运站建设走向标准化
从前人们乘车,只求能挤上车就行,车站站前可谓是“热闹非凡”,卖瓜子的、卖切糕的、擦皮鞋的……应有尽有。随着南通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客运站作为城市一张对外的名片,南通汽车站加大客运站标准化建设,统一站内的标识标牌,更新设施设备,增添现代化的服务设施,使南通汽车站的面貌焕然一新,旅客到站如到家。
根据地铁施工的需要,南通汽车站周边一些建筑逐步拆除,车站窗口则变得更加洁净。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地铁的全线贯通,车站与旅客之间的距离将进一步拉近。无论你在哪儿,你与车站的距离只是一张地铁票。
从“客运服务”到“运游结合”,客运站转向综合体建设
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南通汽车站也见证了这40年来的成果。车站的客流从最初的日均1000余人,到高峰时期的3万人,再到现在的6000人。多运输方式的出现,南通机场建成,动车开通,私家车增多等,旅客出行的选择面越来越广,汽车客运受到冲击。
面对发展瓶颈,南通客运人没有退缩,利用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经验和干劲,积极探索、大胆转型,将“运”与“游”相结合,以“运”促“游”,以“游”带“运”,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基础上,带动了车轮的运转,使客运下滑一部分闲置的车辆和人员得到有效运用,旅游业的兴起也成为南通汽车站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开发线路已从14条,到74条,再到近200条,运送游客人数从0.81万人次,到3.63万人次,再到7.24万人次,“飞鹤快乐游”在江海大地家喻户晓。
“撸起袖子加油干”,南通汽车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已经风雨兼程走过了40个年头。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立足客运形势日趋严峻,转型的道路虽然崎岖,南通客运人必将努力奋进,敢于创新,为新时代献礼。 ·严雪峰·